当前位置: 税务师 > 税务资讯 > 税务要闻 >
税收政策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
来源:中国税务网 编辑:税务师考试网 2017-08-07 09:31

劳动要素收入份额过低是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解析了税收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以中国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发现:资本税的征收会产生劳动替代资本的效应,从而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能够显著地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消费税显著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劳动所得税虽然也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但影响不显著。鉴于此,为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政府在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制时,应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对初次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生增长模型 税收政策 劳动要素 收入分配 实证检验

一、引言和文献回顾

学界对劳动者收入份额是否偏低曾出现分歧,主流观点认为劳动者收入份额偏低。现有文献阐释了我国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缘由(白重恩、钱振杰,2009;白重恩、钱振杰,2010;李稻葵等,2009;李稻葵,2010;王晓霞、白重恩,2014 等),同时挖掘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寻求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良方妙策,以期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修正长期以来劳动和资本错配的现状,改善初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状况(张彤进、任碧云,2016;张少军,2015;陈宇峰等,2013;伍山林,2011等)。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之一,处于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从已有的研究看,我国税收政策对缩小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微乎其微,商品税类甚至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由于占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其对收入再分配应有的调节作用。从现实出发,以资金流量表中实物交易中各机构部门数据为例(如表1 所示),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大都是在初次分配环节完成,初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话,再分配环节很难扭转这种状况。

近年来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颇受重视。

白重恩、钱振杰(2010)从整体规模角度进行探析,得出税负水平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分配份额下降。

而伍山林(2011)的理论分析却显示,税负对劳动份额的影响方向具有多样性。郭庆旺和吕冰洋(2011)从税制结构角度研究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资本分配份额,个人所得税中对劳动征税部分降低了劳动分配份额,增值税明显降低劳动分配份额但对资本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营业税明显降低资本分配份额而对劳动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并给出通过调整税制改善要素分配的政策构想。李文溥等(2012)则基于参数模拟,发现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改善了劳动要素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地位。金双华(2014)从要素收入分配视角测算比较了劳动所得、资本所得的个人税收负担情况及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探讨了其他税收政策对劳动、资本分配的影响情况。李晶和李学林(2015)建立扩展的Kaldor模型,在投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测算出各税种所蕴含的政策效应:税收能够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降低劳动所得税税率、生产税税率,增加资本所得税税率将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占GDP 的比重。国外学者研究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问题屈指可数,原因可能是发达国家税制结构以直接税为主,直接税是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对要素收入分配发生作用的,其影响比较直接,因此理论研究的余地不大(郭庆旺、吕冰洋,2011),本文不再赘述。

一般来说,在初次分配环节,劳动收入份额占GDP 的比重(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越高,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同步,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基于此,我们建立包括税收在内的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税收政策在初次分配环节对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以我国2000-2015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税收政策对劳动要素收入份额产生的影响,以期展现税收政策在初次分配环节发挥的效用,弥补其在再分配环节的不足。

二、税收政策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机理

“十二五”规划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主要凭劳动赚取收入的群体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使大众群体体面地提供劳动,有尊严地生活。税收政策在这方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们首先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三部门经济框架下,家庭受自身财富的约束,依靠消费和休闲获得效用;企业投入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政府征收资本收益税τK、劳动所得税τW、消费税τC和企业所得税τY四类税,于是有:

其中,C表示消费,l为休闲,n为人口增长率,ρ 为主观贴现率;r表示资本利率,δ为资本折旧率,K 为资本,K 表示资本积累,(r-δ)K 为扣除折旧后的资本净收益;W 为工资,1-l 为劳动量,W(1-l)

为劳动收入;τK、τW和τC分别表示资本收益税税率、劳动所得税税率与消费税税率;在推导过程中,为简化起见,我们假设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均为零;Y表示产出;K、L分别为企业使用的资本和劳动要素;

K为资本产出率,令k= K, 则式(6)化为:

入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最终会使家庭的劳动收入分配份额减少;。

(SL) ≤ 0, 劳动所得税的征收直接减少劳动收入分配份额; 。

(SL)≤ 0, 说明企业所得税会使劳动收入分配份额降低。从式(7)中看不出资本所得税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资本所得税通过影响代表性个体的劳动—休闲选择、储蓄—消费选择和降低资本回报率间接影响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

三、实证检验:基于2000-2015年的中国经济数据

政府制定政策时,应更多地从数量上考察税收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我们将按收入法核算的GDP 中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作为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代理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2000-2015 年间除西藏以外的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主要税种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

(一)数据的含义说明及其来源

根据数理模型分析可知,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影响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变量为政府各项税收、资本产出比率和影响技术进步的其他宏观经济变量,① 以式(7)为基础,可建立如下模型:

在式(8)中,下标i、t 分别代表地区和时间,αi为时间效应,μi 为个体效应,ξit 为误差项;rlit 表示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Xit表示影响劳动分配率的一组宏观控制变量;Tit表示核算的各税种的有效税率。具体选取的数据含义如表2 所示。

(二)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对模型类型的检验,最终选取固定效应模型。③ 由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可知,对比普通标准差与聚类标准差,前者一般约为后者的一半。

通过自相关检验,可知同一省份不同期之间的扰动项存在自相关,而默认的普通标准差计算方法假设扰动项为独立同分布的,所以普通标准差的估计并不准确。因此,模型估计结果中,除采用普通标准差组内固定效应回归[ F i x e d - e f f e c t s(within) Regression]分析外(表3中的模型1),主要采用聚类稳健的标准差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表3 中的模型2、3、4)。另外,通过检验发现,模型中变量既存在个体固定效应也存在时间固定效应,故我们使用聚类稳健的标准差,分三种情况来探讨各个解释变量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

表3 中模型1 报告了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普通标准差下的回归结果,模型2 至模型4 报告了聚类稳健标准差下组间的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① 特别是模型2 和模型3估计结果,无论是从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来看都非常接近。因此对模型回归结果的判断,以聚类稳健标准差下,组间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为基础,其他模型作为比对参考。

1. 各控制变量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

从表3 的估计结果来看:(1)模型1、2、3 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不显著,只有模型4 的估计结果显著,但其系数皆为负,说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不利于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提高。(2)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金融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变量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3)同样情况下,反映垄断程度的指标的系数为正值,但影响不显著,说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改善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有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拉大了行业之间收入差距。(4)反映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虽没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均为负值,说明产品竞争程度的加强会抑制劳动分配份额。对外贸易程度的增加却降低了劳动收入分配份额, 此与Spilimbergo(1999)等的研究观点一致,原因在于国际化减少了劳动者的议价能力(白重恩、钱振杰2010)。(5)同样,反应产品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外商投资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比,系数也为负值,也不利于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提高。外商投资规模是经济开放的一种手段,但外资一般进入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会刺激内资企业增加资本密集度,所以外商投资经济比重越高,劳动收入分配份额越低。(6)政府支出反映了政府的行为,样本期内,此指标影响也不显著,系数为负值,说明政府整体支出的扩大无助于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7)在不考虑时间效应的情况下,控制变量资本产出比系数都通过的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都为负,说明资本产出比越高,资本对劳动的侵蚀越严重。

2.税收变量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

从模型1-4看,(1)消费税变量显著地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消费税作为价内税,税负往往容易转嫁给消费者,征收消费税会直接降低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2)资本税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均为正值,说明对资本征税会直接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同时抑制资本要素收入分配份额。(3)劳动所得税变量的系数符号也为负,与我们的理论分析影响方向一致,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结果显示征收劳动税直接降低了劳动收入分配份额,但由于我国直接税所占比重较低,直接税规模较小,对于劳动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显著。(4)企业所得税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正。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未分配利润征收,属于企业的经营成果,性质和资本税类似,对其征收会降低资本所得份额,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考察了我国自2000 年以来不同税种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消费税拉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劳动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与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呈反方向变动,资本税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在我国2000- 2015 年的样本下,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本税的征收会产生劳动替代资本的效应,从而会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能够显著地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消费税和劳动所得税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但劳动所得税的影响不显著。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税收政策对收入初次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下,从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须结合结构性减税改革,优化现行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制度。

第一,适当降低对消费征收的税收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对消费课税,加大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降低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不利于拉动消费需求。结合我国营改增改革,在降档的同时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应考虑把销售货物的增值税税率降为14%左右;减免个人和个体工商户税收,大幅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确保小微企业应享尽享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扩大生活必需品免税范围。对于一般意义的消费税,在调整征税范围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降低应税非奢侈品消费税税率。

第二,提高资本税类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加强个人所得税中资本性所得的征管。资本税是对非劳动所得征收的税,有利于抑制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因此,应对资本所得征较高的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一直关注个人劳动性所得,对资本所得的征收比较薄弱,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在税制设计上应提高对资本所得的征收份额,完善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对资本性所得个人所得税控管的长效机制。

第三,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初次分配环节的积极作用。在国民收入的三次分配中,初次分配环节是以生产要素为依据,体现效率优先原则。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存在劳动能力、资本占有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通过市场获取的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相差悬殊。初次分配不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调节,须借助政府强制手段,从社会公平目标出发,通过税收制度设计,尽量缩小不同要素所得在初次分配环节的不合理差距,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使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回报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从而有效实现个人收入和财富存量的相对公平,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平稳增长。

本文由税务师网(www.shuiwushi.com)小编整理,来源:中国税务网

精选微服务
周雯瑶
风趣幽默通俗易懂针对性强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高级会计师、CPA、 CMA,高分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在国家期刊发表多篇财务管理文章。
历年税务师习题
大纲解读
高频考点解析
精选课程
税务师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