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注会菌总能听到CPA考生中有一种声音:
现在备考CPA是不是太早了?
刚毕业考出来CPA也没用,过个两三年再考吧?
CPA都是领导才需要的,升职以后再考也来得及吧?
老实讲,很多对CPA不熟悉的考生确实会对CPA有这种刻板印象:难考、不实用、装面子、费时间等等。
但是注会菌想告诉大家的是,职场残酷,现实残酷,不是因为当了领导才去考CPA,而是因为考出了CPA才有机会和能力当领导。
现实是,很多人考出CPA尚且因为年龄的问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以年轻为借口去逃避考CPA,注会菌只能说这些人大概是没有吃够职场和社会的苦。
大龄财务副总失业转行开滴滴
再专业的人也逃不过职场定律
注会菌在微博上看到有网友发帖,说自己在打滴滴的时候,看见滴滴师傅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穿着谈吐都比较斯文,看着比较像上班族。
问过才知道,原来滴滴师傅之前在上海做财务副总,年薪大概在40万左右,但是因为公司倒闭,自己又没能在上海找到同样薪水的工作,干脆回老家开滴滴,收入锐减,觉得生活压力山大。
很多人估计都会和注会菌有同样的疑惑:在上海做财务副总,即使找不到同样薪水的工作,找个差不多点的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但是看完评论就会发现,现实往往比我们看到和想到的要残酷的多。
像下面这位网友评论的一样,本身这个级别的职位就比较少,而财务的性质又使得用人方对匹配要求特别高,再加上年龄不具备优势,性价比自然没有年轻人高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外聘财务总监级别的人对公司来讲确实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条评论非常扎心:35岁以后对用人单位来讲约等于死人,话虽然糙了点,但很多时候理就是这个理。
换句话讲,年龄不是决定求职的唯一条件,但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条件之一,尤其对于大龄求职者来讲,即使你再优秀,年龄也很可能具有一票否决权。
毕竟一个行业中优秀的人有很多,比你年轻又比你优秀的一定不在少数,优秀的人尚且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淘汰,何况学历、证书都不占优势的你。
而现阶段,年轻人也更加注重学历和证书,你的同龄人正逐渐成为你的上司、团队长、领导人。
90后两年过CPA+ACCA升财务经理
竞争低龄化成为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因为工作的原因,注会菌身边接触的比较多的就是财会生或者说是CPA、ACCA、CMA等等的考生或者说是相关的财务人士。
注会菌之前有一个同事就是财会专业毕业,尽管每天加班到晚上7、8点,但是她中午休息、晚上下了班依然要在公司看一会ACCA的课程才回去。
一次闲聊中才发现,原来同事的姐姐在某外贸公司做财务经理,曾经在毕业后两年时间内就考出了CPA+ACCA。正因为受到了姐姐的影响,同事才觉得,现在会计行业的竞争压力远比她想象的要大的多,自己不尽早考出ACCA,只会失去更多更好的求职机会。
她说,其实姐姐刚入职的时候,单位还有几个老同事,为了能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为了能早日升职加薪,姐姐每天要复习5—6小时CPA,就连周末刷剧的习惯也都抛弃了。
坚持了整整两年拿到了证书,再加上在公司几年的工作经历,领导跳槽后,同事的姐姐顺利提拔做了财务经理。
她说,姐姐感触最深的就是,升任财务经理的时候,才发现部门已经几乎一水的都变成90后了。如果没有考出来证书,或许这个机会就轮不到自己了。
的确,华为顶尖应届毕业生已经年薪200万了,即使是90后也不得不承认,你的同龄人甚至是比你低龄的人都在超越你。
行业是不断发展的,身在其中的求职者只能被不断裹挟着往前走,而用实力说话才是立足财会行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