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江南越韵清,婉转清唱醉中游。说起越剧,就不得不提它的诞生地——浙江嵊州。百年间,越剧从嵊州田头的“落地唱书”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嵊州的一张“金名片”。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嵊州与越剧相关的企业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
一袭水袖
舞动发展新天地
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越剧里,一袭水袖、一身戏衣表达着重要情感,成为越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嵊州市黄泽镇渔溪村是远近闻名的戏剧服装专业生产村。在这里,家家会做戏剧服装。李伯汀是省级非物质文化(戏剧服装)的传承人,也是渔溪村戏剧服装制作的带头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开始从事戏剧服装制作,一路从家庭小作坊慢慢发展成为制作、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企业。今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全村实际减税超60万元,相当于多卖2.5万件戏服的利润,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了。”李伯汀说。
不仅是渔溪村,在黄泽镇戏剧服装一条街上,同样释放着减税降费效应。“受益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政策,我的店铺仅7月就省下税款2205元。这条街上95%以上的商户都享受到政策利好。”嵊州市黄泽秋明戏剧店老板李秋明表示,“现在传统戏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戏剧服装也已漂洋过海走出浙江,穿在了澳大利亚等华人戏迷身上,我对这个行业前景很看好。”
一座小镇
催生融合新业态
2019年1月,越剧小镇在嵊州诞生。这座以越剧为魂、旅游为基、农业为根的越剧小镇是全省重点建设的文化小镇。小镇占地面积3.6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近40亿元,规划了剧场、工坊、艺术大学、工匠艺术村、影视娱乐等艺术板块内容。
承揽小镇建设的嵊州绿城越剧小镇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华介绍说:“减税降费政策对项目非常利好。仅以房地产为例,增值税税率下调,我们已享受到减税48.82万元,项目完工预计可少缴增值税2650万元,项目现金流大大增加了。”畅想未来,陈华信心满满,“相信在减税降费的加持下,越剧小镇一定会成为全国戏曲戏剧艺术交流体验的新乐园、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一脉传承
迸发产业新活力
嵊州市一直秉承“越剧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越剧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和中小学。目前全市在校学唱越剧的学生就超7000人,“小梅花”人数已达50人。一心一艺越剧艺术启蒙传播中心是一家初创型企业,中心负责人沈林说:“机构成立不久就搭上减税降费这趟‘快车’,享受了减税大礼包。现在我们正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努力把越剧传承工作做得更精更专。”
据了解,目前在嵊州市注册的民营越剧团有96家,年均演出30000场左右。嵊州云龙剧团就是其中的代表,团长胡云平说:“我唱了三十多年的越剧,1998年组建成立云龙剧团。新一轮减税降费给剧团发展带来了福音。”胡云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半年剧团实际缴纳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3249元。而同样的收入,放在去年同期应纳税七八千元。“减税降费助我们心无旁骛地搞创作,把更多精品节目带给群众,将越剧传唱得更广。”胡云平说。
来源:中国税务报